認識腹瀉與便秘


 


腹瀉(Diarrhea)


    腹瀉也就是俗稱『拉肚子』,它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指的是大便的次數增加,致使糞便體積增加、質地變為很柔軟或水狀而稱之。當排便次數超過每日三次,糞便重量大於三百公克/日,且水分含量高達85%以上即為腹瀉


    腹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腸內容物快速通過小腸、酵素消化食物的作用降低、大腸吸收水分及電解質的能力下降,或是水分或消化液的分泌量過多。


 


一、腹瀉的分類:


腹瀉可依病情時間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腹瀉,兩者原因不太相同。


急性腹瀉多半是以感染性、病毒性或高刺激性的食物、藥物等為主引起,而慢性腹瀉常因為消化系統本身的疾病所造成。


 


 


 


 


()原因













    



                     



急性腹瀉



  化學性毒物中毒,例如:砷、鉛、汞


  細菌毒性,例如:沙門式菌、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細菌感染,例如:大腸桿菌、鏈球菌、志賀式桿菌


  藥物影響,例如:秋水仙素、新黴素等、奎寧等


  心理因素,例如情緒不穩定、緊張


  飲食因素,例如食物過敏


  過量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會導致腸道腹瀉



慢性腹瀉


(消化系統疾病所引起)



  腸道結構、黏膜或消化酵素的因素造成吸收不良


  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尿毒症、愛迪生氏病


  酒精中毒


  小腸癌或大腸癌


  放射性治療後腸病變


  肝硬化


   濫用輕瀉劑藥物



 


 


()症狀:


1.急性腹瀉:大部分與吃的食物有關,其特徵為突然發生多次水瀉。


(1)常伴隨著腹痛、痙攣及虛弱。


(2)有時會有發燒,甚至嘔吐發生。通常持續1~2天就會停止,所以營養素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2.慢性腹瀉:腹瀉發作時間持續兩週以上為慢性腹。由於食物快速通過腸道, 黏膜沒有充分時間進行消化吸收,日子一久會有各種營養素缺乏的情形發生。


()腹瀉的型態


腹瀉依其發生的機轉可分為四種型態:


滲透型腹瀉


當小腸中存在大量有滲透活性的水溶性分子(如醣類、電解質及鹽類) ,腸腔內滲透壓升高,為維持正常滲透壓,大量液體被動進入腸腔,當水分超過小腸的吸收能力時,就會引起滲透性腹瀉。


有時是因為濫用輕瀉劑或制酸劑所引起,或是如乳糖不耐症、短腸症候群、胃手術後所引起的腹瀉均屬之。


若禁食,則腹瀉的狀況會顯著改善或停止。


 


分泌型腹瀉


由於腸道上皮細胞不正常主動分泌電解質和液體到腸腔中或吸收受到抑制所造成的通腸是由細菌分泌的外毒素所造成例如:霍亂或某些通便劑等造成,此類腹瀉不會因為禁食而症狀減輕。


滲出型腹瀉


是指黏膜的完整性因發炎或潰瘍而損傷,造成腸道大量滲出黏液、血液、電解質和水等物質所引起的腹瀉。例如:慢性潰瘍性大腸炎和放射性腸炎。


蠕動改變引起的腹瀉


胃腸道的蠕動速度關係著腸腔內水和電解質與腸上皮細胞接觸時間,因此腸道蠕動快慢會直接影響水分的吸收,蠕動過快時,腸黏膜和內容物接觸時間減少,大量水分運送到結腸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性腫瘤、情緒緊張;蠕動過慢時,細菌於腸道過度生長,產生毒素,也會造成腹瀉。


()因腹瀉造成的營養問題 :


(1)             水分的流失


必須充分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尤其是幼兒及老年人必要時以點滴注射補充。


 


 


(2)             電解質的流失


嚴重的腹瀉會引起鈉、鉀等電解質的流失,造成身體極度虛弱,尤其是鉀離子流失造成的傷害最大,鉀離子是維持腸胃道肌肉張力正常所必須,當嚴重


流失而未補充時,會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無精打采、肌肉鬆弛等症狀出現,所以需適量給予補充。


(3)             熱量與蛋白質的流失


長期腹瀉可能引起熱量和蛋白質的不足,造成營養不良。


(4)             維生素的流失


脂肪的吸收不良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此外水溶性維生素也會因攝取不夠或大便中大量流失而缺乏。


(5)             鐵的流失


因為長期腹瀉造成鐵質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因腸道出血等因素,引起缺鐵性貧血。


 


 


 


 


 


 




()飲食原則及身體的調理:


1.嚴重腹瀉時,禁食24~48小時(禁食時間長短由腹瀉的


嚴重程度來決定) ,讓胃腸休息,同時因注意水分和


電解質的補充, 可以添加鉀離子的葡萄糖生理食鹽水


點滴來補充。


2.成人在輕度腹瀉期間,可先補充稀釋的運動飲料或加鹽


  飲用水或給予富含鉀、鈉的溶液如清果汁(去渣)、去油


  肉湯等,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3.頑固型腹瀉在短時間內無法診斷出病因或治療時,應給


  予全靜脈營養注射。


4.蘋果富含果膠,可改變糞便稠度,可依接受度每2~4


  時少量給予去皮蘋果。


5.先由暫停飲食,到米湯、稀飯等軟質食物慢慢逐不給予,


  腹瀉停止時,可漸進式給予一些纖維質含量較少及容易


 消化的食物,再依身體接受度,慢慢恢復飲食中纖維質


 的含量,以幫助腸黏膜細胞功能的恢復,增加對電解質


 及水分的吸收以恢復糞便正常稠度。


6.注意腹部的保暖及安靜臥床休息,避免腹壓、壓迫及按


  摩也避免精神性緊張、不安。


7.其他:保持身體的清潔,肛門附近的清理,保持肛門周


圍的乾燥。


 




便秘 (constipation)


 


便秘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只要排便次數太少,糞便次數


過於乾硬量少,排便費力、不順暢,甚至覺得解不乾淨


都被視為便秘。正常時排便頻率為每日~二次至二~三次一次,每日平均糞便量約100~200公克。


便秘的定義是指當一個人進食飲食後,排便次數一週少於三次、超過三天沒有排便或每天糞便量少於35公克者


(一)       分類及飲食原則


1.阻塞性便秘:因腫瘤或腸沾黏、糞便或外來物崁塞,造


  成阻塞而產生便秘。☆需以外科治療解決


2.無張力性便秘:主要因個人衛生習慣不良、飲食不當、


  缺乏運動、長期使用瀉劑或灌腸、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因


  為藥物、肥胖、懷孕、長期懷孕等因素,導致大腸肌肉


缺乏原有張力,導致腸蠕動乏力,食物殘渣不能順利排出。如果沒有器官上實質的問題,改變飲食是治療首要重點。


 


 


 


☆無張力性便秘飲食治療原則:


(1)建立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


(2)進食早餐可刺激胃-直腸反射引起排便便意。


(3)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


(4)李子或棗子汁含有可刺激腸道蠕動的成分可以補充。


(5)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c.c


(6)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 ,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及維持腸道正腸蠕動。


3.痙攣型便秘:因為腸道部分肌肉緊縮或痙攣,使腸腔管徑縮小,大便不易通過,糞便量少而乾燥。為腸躁症主要症狀之一。主要是因情緒壓力、睡眠不足、水分攝取不足、經常服用瀉藥或抗生素、酒、咖啡、茶、抽菸等因素所造成。


 痙攣型便秘飲食原則如下:


(1)     建立良好飲食生活習慣:飲食規律、固定時間排便、休息、鬆弛和運動等都能有所幫助。


(2)     增加飲食中纖維質含量及水分攝取要足夠。


(3)     清晨飲用一杯檸檬汁或蜂蜜水都有助於改善便秘。


(4)     食用洋菜凍(寒天)。洋菜能大量吸水,使糞便軟化,並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


 


(5)     採用高纖飲食,其原則為:


a.         以均衡飲食為基礎,供應足夠熱量及營養素。


b.         以全穀類或雜糧取代精白穀類。


c.         多攝取含高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


d.         多選用未經加工之莢豆類及乾豆類富含水溶性纖維。


e.         每天至少喝2000c.c以上液體,並適度運動及規律生活。


f.         梅子具輕瀉效果,亦可改善症狀。


g.         高纖維飲食會影響鈣、鐵、鋅、葉酸的吸收,故宜適量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


h.         均衡飲食中可添加每日1~2湯匙糠皮或麩皮。


i.         高纖維飲食可能造成漲氣、腹瀉,習慣低纖維飲食者,纖維質的添加需循序漸進。


 


參考資料:膳食療養學   章樂綺營養師等著


 


 


北新國中午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